DCEP:数字人民币引领未来支付新趋势(华安证券)

郭太侠3年前 (2021-09-22)宏观经济1454

发展概述:数字人民币具备四大基础特征

产生背景:技术进步驱动支付方式演进,电子支付日益普及,现金使用率下降。2020年我国电子支付业务量增至2352.3亿元,电子支付业务金额为2711.8万亿元。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加速了对线下小额现金支付的替代效应,2016年现金占比仅为10.73%,三年减少50%以上。

基础特征: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,以国家信用为支撑,具有法偿性;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(M0),不计付利息,央行不向发行层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,商业银行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、兑回服务费;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、双层运营;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,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。

技术特点:三大技术支撑未来支付新模式

央行数研所发布的123项专利中,区块链技术27项,智能合约(可编程性)13项,可控匿名15项,结合央行《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》阐述的数字人民币七大特性,我们认为可控匿名、支付即结算、可编程性是实现未来新型支付体系的三大技术特点。

可控匿名助力反洗钱:数字人民币依托数字钱包的分类实现可控匿名,央行大数据分析中心可以通过KYC、AML、支付行为分析、监管调控指标等全方位手段,进行可疑交易甄别、完善客户多维信息,助力反洗钱能力提升。

支付即结算实现商户降本增效:传统四方结算模式下,商户需要给各方机构支付手续费。当前线下刷卡收单费率约为0.6%左右。而以二维码支付为主的条码收单服务费率为0.38%左右。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支付即结算,降低商户交易成本,同时提升交易效率。

可编程性打开广阔应用场景: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,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、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,促进业务模式创新。未来可编程性可用于数字人民币红包发放、精准扶贫、商业保理、第三方交易担保等多种应用场景。

试点示范:应用场景不断拓宽,生态建设带来巨大市场空间。

截至2021年6月30日,数字人民币试点受邀白名单用户已超过1000 万,试点场景超132 万个,各试点城市数字人民币红包发放共14批次。

我们测算数字人民币软硬件产业升级将带来1400亿的市场空间,包括银行核心系统改造51亿、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截止339亿、ATM升级507亿、智能柜台发卡机升级323亿、商户POS设备升级192亿,市场空间广阔。


1.png